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——烧焦的烤肉能不能吃?

8 minute read

前段时间读了一点点经济学的教材,其中一个话题很有意思“像经济学一样思考”。可问题是作为普通人我为什么要像经济学一样呢?读完我略有明白,因为经济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,大到国家政府,小到家庭开支与情感关系,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理解。

在此期间我没有搞懂一组概念 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”,也不是能够说清楚“归纳法与演绎法”的本质与区别。又回去看了些视频才豁然开朗。借此机会认真分析了一个常见的问题“烧焦的肉能不能吃?”,最后来揭晓答案。

经济学是什么

曼昆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,同时也是研究商品和服务在生产、分配以及消费时的社会科学。其实经济学也是门科学哲学,因为涉及到科学的理论,从观察到理论再回到现实去验证理论。它也有两个基本的准则:针对理论研究要讲逻辑,针对经验研究要讲证据。

所以《经济学原理》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学理论,而《计量经济学》主要针对经济学经验的研究。这便是经济学的两条腿走路,既需要一些理论上的定理、推导、证明,也需要数据上去验证这些既定的理论是否符合现实。

在理论方面,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构造假设,通过假设构造简化的经济学模型,才能去模拟现实,去预测问题的结论。

在研究现实问题时,选用正确的经济模型对于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至关重要。所以关键的是,当看到了一个现象之后它背后隐含的经济模型是什么

当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,收入差距在扩大的时候,背后的理论是什么?是收入差距带来了经济增长吗?还是经济增长带来了收入差距增大?数据,往往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因果关系,而需要人们去想办法,或构造一个理论模型,能够解释经济增长就能带来收入差距。或用更加严格的数据方法来区分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,进而得出二者的关系结论。

生活中常见的谬误

现实当中我们经常把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混淆,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常常存在被忽略的变量。举两个例子:

  • 癌症是由打火机引起的吗?
  • 疾病是由肥胖引起的吗?

第一个例子中,研究者收集了大量、成千上万的数据来做统计分析,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是:癌症是由打火机引起的。所以研究者就呼吁用打火机有害健康。这合理吗?显然这里犯了很简单的错误,因为忽视了吸烟,忽略了这第三个变量。目前我们主流的共识都是,吸烟引起了癌症、吸烟引起了家里有打火机,这才是更合理的解释。

而第二个例子疾病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复杂了。既可能是疾病导致了肥胖,也可能是肥胖导致了疾病,还有可能是基因导致了疾病、缺乏运动导致了肥胖。

这里引出了,混淆关系的第二大原因——因果关系可能互换,也就是存在双向因果关系,尤其是错误地选择经济模型可能导致反向因果关系的错误。当我们看到一个 X 与 Y 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时就要警惕了,究竟是 X 影响 Y 还是 Y 影响 X 呢?更加需要我们用逻辑去分析。还是举两个例子:

  • 警察数量的增加引起了暴力犯罪的上升吗?
  • 献血有利于人体健康吗?

很明显上面的结论是错误的,暴力犯罪上升才是引起警察数量增加的原因,人的身体健康了才更有利于献血。

所以当我们遇见一个结论的时候,第一反应不是看它说了什么,而是搞清楚里面有哪些关系,尤其重要的是搞清楚哪些是因果关系,哪些是相关关系。如果是因果关系的话,原因是什么,结果是什么,不要搞反了;如果是相关关系的话,第三变量是什么,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。

回到最开始的问题“烧焦的肉到底能不能吃?”这里其实隐含着,吃下烧焦的肉是否有危害,更常见的一个生活传谣是“烧焦的肉会致癌吗?”。这个问题是不是呼应了以上的推理?没错,我们首先可以发现其中有两个变量,肉烧焦的程度和致癌可能性,并且可以明显知道致癌可能性不会导致肉烧得更焦,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,是否有第三个变量更能够解释这两者的变化。

时间。肉烧焦需要一定时间,致癌需要一定时间累积。如果长时间食用烤焦的肉,那么很可能会致癌。而短期内食用少量烤得不太焦的肉,是没有太大致癌的可能性的。

这时化学家们又坐不住了,只要是肉烤焦了就会产生 XXX、YYY,那些都是致癌物。算了吧,要是吃一点就致癌了,我们茹毛饮血好不容易生起火的先辈们,在就在美味的烤肉中“灭绝”了。你看这个靠的金黄酥脆的五花肉,是不是很馋?没错,你的胃告诉我,你需要它。

QQ图片20211103232451